钦州市举行“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壮乡嘉年华活动
发表时间:2019-4-7 23:29:00 来源:国际日报
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由中共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钦北区委员会、钦北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共钦北区委宣传部、钦北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钦北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钦州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壮乡嘉年华在钦北区贵台镇八寨原乡隆重举行。
广西钦州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歌飞
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壮乡嘉年华在钦北区贵台镇八寨原乡隆重举行
国际日报·中国新闻广西4月7日电 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由中共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钦北区委员会、钦北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共钦北区委宣传部、钦北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钦北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协办的钦州市“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壮乡嘉年华在钦北区贵台镇八寨原乡隆重举行。

广西钦州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大型实景文艺演出
活动主要有大型实景文艺演出、民族特色产品展销、民族传统趣味体育运动、钦北文化长廊展览、花海观赏五大看点和民族性、观赏性、互动性、开放性四大特色。
五大看点:
看点一:大型实景文艺演出,融合人与山水、“天人合一”的实景演出中展现壮乡四季美景
主题为“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大型实景文艺演出以四季为序,春临八寨、夏美原乡,秋喜洞江,冬暖壮乡,别具一格的壮乡四季美景在八寨原乡洞利江两岸和水上演出舞台尽情展现,江水清澈环绕、两岸绿草如茵,整场演出将在壮乡“三月三”的浓厚节日氛围中,携“欢歌笑语”,谱“八寨华章”,让观众体验到“人在戏中、戏在景中、景在人中”的独特感受,达到人、景、戏交融。

广西钦州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大型实景文艺演出
看点二:民族特色产品展销,用“味道”讲述壮乡独特的饮食文化
主要包括壮乡五色饭、艾叶糍粑、大寺猪肚巴、牛筋、牛巴、钦北牛大力酒、椰丝开口枣、椰丝煎堆、花生芝麻煎堆、脆瓜皮等特色美食,这些舌尖上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钦北壮乡独特的饮食文化。
看点三:民族传统趣味体育运动,有一种快乐体验叫“我与壮民一起做运动”
包括抛绣球、舞狮龙、走高跷、竹竿舞、板鞋等独具壮族特色的趣味性互动体育运动,游客零距离体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趣味,更深入地领略壮族文化,增加体验感的同时愉悦身心。

广西钦州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大型实景文艺演出
看点四:钦北文化长廊展览,用凝聚的美丽讲述钦北的故事
钦北处处好春色。在海晏河清,时和岁丰的美好时光里,主办方收集春风,更收集春色,汇成以“钦北处处好春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钦北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作品多取材于“洞江丽人”和“梨花仙子”。又是一年三月三,惠风和畅,一时景新,洞江水畔多丽人。在梨花谷,众“仙子”身如约素,皓质呈露,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看点五:花海观赏,最浪漫的事是我带你去八寨原乡看花海
八寨原乡,一汪清潭般 的洞江边,是黄绿相间的菜花田。花事绽放,泛起春潮。正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只见流光溢彩的菜花黄,更有莺啼燕舞,芳草揉蓝。更难得的是花期将持续至五一劳动节,“超长待机”足可以演绎这个春天里最浪漫的故事。
四大特色:

广西钦州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大型实景文艺演出
一是民族性。大型实景文艺演出以讴歌祖国、讴歌民族团结、讴歌壮乡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演出节目内容以四季为序:春临八寨、夏美原乡,秋喜洞江,冬暖壮乡,别具一格的壮乡四季美景,在“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中尽现眼前。歌颂祖国的动人旋律在美丽的洞江两岸响起,在观众和演员中汇成一股浓浓爱国情怀。民族特色产品展销会上着重推出壮乡五色饭、艾叶糍粑、钦北牛大力酒等美食,充分展现壮乡独特的饮食文化;除此之外,主办方还专门设置了抛绣球、走高跷等富含壮族特色的趣味体育运动。
二是观赏性。特别设置了钦北文化长廊展览,其中以“钦北处处好春色”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实地取材于钦北碗窑梨花谷等风景秀丽的景区,彰显“三月三”春色下,钦北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同时,在八寨原乡现场,还有一大片美不胜收的油菜花海花开正艳,让游客大饱眼福,宛如置身壮乡仙境。

广西钦州市“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大型实景文艺演出
三是互动性。精心开设“民族传统趣味体育运动”板块,设置了独具壮族特色的抛绣球、舞狮龙、走高跷、竹竿舞、板鞋等趣味体育项目,让游客可以参与进来,更近距离、更深入地了解壮族传统文化,增加游客的体验感,愉悦身心,在快乐中爱上壮族传统文化。
四是开放性。大型实景文艺演出项目邀请了来自各个国家的青年学生、国际友人参与节目的编排与演出,并在4月7日大型实景文艺演出当天,现场精彩呈现。外国青年学生与国际友人的亲身参与,共同庆祝“壮族三月三”,体验我们壮乡人民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体现了中国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等优秀传统文化。(张红健)
责任编辑 田 雨